第410章 如此放权?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淡域栖字数:2111更新时间:25/02/11 14:12:21
朱元璋仿佛早就料到他会如此回答。 于是便立刻开口回道:“ 先前咱家让文启先去解县当县令便是作为一个试点。” “如今解县的发展可以说是如日中天,其中必然有可取之处。” 听了此话胡惟庸淡淡的点了点头,不置可否。 毕竟真金白银便摆在桌子上,无可否认。 如今有了文启上次带来的银子,国库都充盈了几分。 若说文启的方法没有半分可取之处,恐怕就连他自己也不能相信。 而且如今他已经夺了位置再去打压文启意义不大。 毕竟他当丞相如今已经是满城皆知,众望所归。 朱元璋总不可能朝三暮四。 让文启从解县回来当丞相。 绝对是不可能的事。 就算朱元璋一意孤行,文武百官也必不可能同意。 “文大人既然能够让解县的百姓过上好日子,那么自然有其可取之处。” “陛下的意思是?”胡惟庸开口问道。 “咱家想要亲自去解县看一看,看看文启到底把解县管理的如何?” 胡惟庸听完此话也是一愣,没有想朱元璋会有如此想法。 “陛下的意思是微服私访?”胡惟庸开口问道。 “嗯!”朱元璋听闻此话点了点头。 胡惟庸一时间又惊又喜。 没想到朱元璋居然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微服私访。 毕竟他刚刚当上丞相,正处在风口浪尖之际。 不过,他也知晓如果朱元璋微服私访,岂不是整个应天全都是他一人说了算。 “国不可一日无君,还望陛下三思!”胡惟庸开口说道。 他虽然欣喜,可终究是不能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出来。 反而略微规劝。 毕竟他也不知是否是朱元璋的试探。 虽然他觉得自己还是很得朱元璋的宠爱,但是面对朱元璋终归是要小心些的。 “不是还有爱卿你嘛?”朱元璋亲自为胡惟庸倒上一杯茶。 “咱家离开应天之后,这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可都得有劳爱卿了?”朱元璋说道。 胡惟庸连忙跪地:“陛下,微臣才疏学浅,恐怕难以担此大任!” 朱元璋连忙上前扶起胡惟庸:“爱卿不必妄自菲薄!再说咱家只是去个十天半个月!” “那陛下可以让太子监国!”胡惟庸提议道。 反正太子监国又不影响他的计划。 反而能让朱元璋放下戒心,何乐而不为呢? “太子且让他和我一起去!”朱元璋开口说道。 胡惟庸立刻警惕了起来,皇帝和太子同时出行的事情可是十分少见。 虽然这极大的方便了他的计划,但是如此完美的计划很难说不是陷阱。 “这·····还望陛下三思后行?”胡惟庸继续规劝道。 “此事咱家已经决定!爱卿不必再劝!”朱元璋开口说道,“这段时间朝廷中上下的事情就由你来负责。” 随后,朱元璋将手中将一个圣旨递给胡惟庸。 “这是我准备的圣旨!从今天起整个朝廷就是你说的算了!见你如见我。”朱元璋说道。 胡惟庸立刻跪在地上将圣旨接了过去。 “微臣遵旨!” 很快,胡惟庸便带着圣旨离开了。 这时朱标才从帷幕里面探出头来。 “父皇,这是何意?” “为何要让胡惟庸一人监管朝廷?”朱标疑惑得开口问道。 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么朱元璋会如此放纵胡惟庸。 胡惟庸狼子野心,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。 自从当了丞相,则是更加猖狂。 这几日胡惟庸的府上每日都是高官云集。 至少应天一半以上的官员都给胡惟庸送去了贺礼。 尤其是当年和李善长交好的官员,几乎是直接改投胡惟庸名下。 胡惟庸如今大权在握,按照朱元璋的性格本应对此十分忌惮。 可如今却是根本不计后果的放权。 朱标从未怀疑过朱元璋治国的手段有问题。 唯独这件事情让他十分不解,不知道为什么。朱元璋如此的宠爱胡惟庸。 远远超过了对其他官员的喜爱。 这显然是帝王大忌。 “即使父皇想要微服私访,儿臣也可以监国,而且还有如此多的大臣辅佐,父皇可以放心。”朱标说道。 如果放在其他朝代,其他太子说这种话恐怕注定会有谋权篡位之嫌。 但是朱标不同。 如今朱标地位十分稳健,应天之中,甚至有人传言朱元璋想要立刻让朱标上位,自己安享晚年。 这当然是一句谣言,不过这也说出来了朱标的地位之稳健。 “无妨!咱家就是要看看这头狐狸能做到什么程度。”朱元璋说道。 “这次去解县微服私访,你便跟我一起去。” 朱标听闻此话,还是有些不放心,虽然说他也很想看一看在文启的治理下,解县到底变成了何等模样。 可皇帝与太子同时离开京城,还是有些骇人听闻。 难免会有一些贼子蠢蠢欲动。 之前白莲教的事情,朱标可记得异常清晰。 若非文启提前发现,任由白莲教在天子脚下滋生,说不定最后真的会酿成大错。 “儿臣还是留在应天处理事务!” 朱元璋对于朱标的懂事十分认可,这种认可可以说是无条件的。 不过他依然还是坚持道:“标儿,这次就和咱家一起去,学习一下文启如何理政的好?” “将来大明的未来还是在你身上!” 朱标微微一愣,想不到朱元璋居然是如此的想法。 古话常说治大国如烹小鲜。 想要在一个国家完成改革可不像县城一样能够如此快的转变。 一场巨大的改革,甚至要几年,几十年才能够完成。 朱元璋知道自己也可能活不到那个时候,所以说这才让朱标跟着。 亲眼看一看改革的结果,就算自己死了还可以接着将改革进行下去。 平日里最爱研究历史,喜欢听古往今来王侯将相的故事。 就是帝王将相只不过最后也不过是一抔黄土,而辛苦建立的国家往往几代便毁到了其他人的手里。 他比所有人都知道打江山难,而守江山更难。 其中无数的因果,循环,如果不能跳出来这个格局,终究大明也会被其他朝代所取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