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三担稻米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淡域栖字数:2265更新时间:25/02/11 14:11:24
朱元璋说话之间,有人抬了几个扁担走了上来。 朱元璋大手一指。 “这就是你们的考题。” 朱元璋抬手说道。 众人面面相觑,不知朱元璋是整的哪一出。 朱元璋摆了摆手。 命人掀开担子上面的盖子。 众人都翘首望去,发现担子里面居然是粮食。 “你们可说出这些担子里面都是些什么粮食嘛?” 朱元璋说完,示意各位考生可以自由走动了。 所有的考生都围绕担子前,看着担子里面的粮食。 转了几圈之后,不少考生都面面相觑起来。 这里不少考生都是世家出身,平日里几乎没有见过粮食。 若是做出来恐怕都能够准确的叫出菜名来。 但看见未煮熟的粮食,那真是两眼一抹黑。 只有文启和宋程仔细的观察了起来。 尤其是文启不仅仔细观察了半天,还抓起一把放在鼻子上面闻了一闻。 “好了!诸位可以写答案了!”朱元璋开口道。 众人这才回到自己的位置,开始写答案。 不少考生抓耳挠腮,有的直接就放弃了。 随便写了几个字,便把毛笔扔在一边。 很快,一位考官将几人的答案收了上去,呈在了皇帝面前。 朱元璋接过考卷,随便翻看了几遍,从中抽出两张。 “这么多人只有这两人答出来了!” “文启!宋程!” 众人都看向文启和宋程二人。 考生心里都充满了怨念。 诸位考生在殿试之前都以为自己做足了准备。 都以为朱元璋会问一些治国理政的问题。 尤其是李祺,殿试之前还和父亲李善长讨论了很久。 却没想到朱元璋只是问粮食的问题。 被文启这个土包子钻了空子。 对于李祺来说,即使文启文章写得再好,得了状元也不过是个种地的。 可是这道题恰恰考的就是种地。 文启自幼在农村长大,对于这些农作物本身便十分熟悉。 而宋程原本也不应该答得出来。 虽然他的家境也并不好,但他想来是一心只读圣贤书,两耳不闻窗外事的。 粮食也只认得一些。 但前段日子里,他一直在钱家的粮铺工作,耳濡目染之间自然记住了这些粮食的名字。 对于文启自然更加感激。 “二位既然都认得这些粮食,那咱家问你,最后这三个担子里放的都是谷子。” “这三担子谷子有何区别?”朱元璋开口问道。 这一次显然是只问宋程和文启二人。 宋程一愣,不明白朱元璋是何意。 这谷子和谷子之间还能有何区别。 谁知文启却走上前去。 来到了三担谷子面前。 他将手指往稻谷里面一插,从中捏出一把稻米来。 随后放在鼻子上闻了一闻。 “第一担稻米颗粒饱满,粒粒分明,应是今年的新米。” “第二担稻米是陈米,而且粮仓疏于管理,有些已经发霉了。” “而这第三担稻米·······!” 文启顿了一下:“大半都是糟糠和砂石!” “好!”朱元璋点了点头,从龙椅上起身缓缓走了下来。 他也和文启一样,将三筐稻米,放在手中捏了捏,闻了闻。 “没想到你还是个种地的好手!”朱元璋赞赏道。 听到朱元璋的夸赞,在场的所有人却轻声嗤笑了起来。 在他们看来,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。 朱元璋夸文启是个种地的好手,不像是夸奖。 反而像是嘲笑。 然而下一瞬间,他们就笑不出来了。 “这三种不同的稻谷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官场,三颗不同的人心!” “这第一担稻米来自扬州,乃是杨宪治下,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!” “杨宪治扬州以来,百姓安居乐业,年年大丰收!册封杨宪为扬州候晋一品!” 此时,杨宪正在朝上。 听闻朱元璋的册封,杨宪立刻跪地:“谢主隆恩!” 此时,在场的诸位都能看出朱元璋的用心。 朱元璋早不册封,晚不册封,偏偏这个时候册封的寓意也很明显。 就是让杨宪作为才子的典范。 朱元璋册封完之后,又望向另外两箱稻米。 “这第二担稻米发霉,证明粮仓疏于管理,背后有一名庸臣啊!” “将太仓守李中祖带上来。”朱元璋怒道。 立刻,太仓守李中祖便被押了上来。 “太仓守李中祖叩见陛下!”李中祖的脸上满是惶恐。 朱元璋并没有理会李中祖,而是直接开口问道:“这担稻米可是来自太仓!” “回陛下!这稻米是来自太仓!” “这稻米为何发霉?” 李中祖猛地一抖:“陛下,是属下管理不善,导致粮仓中的稻米发霉!” “还请陛下责罚!” “剥夺李中祖太仓守职务,交由刑部议事!”朱元璋开口道。 “谢主隆恩!”李中祖叩头大喊! 被人押了下去。 随后,朱元璋走到最后一担稻米前。 “这担稻米,一半都是糟糠壳子和砂石!定是有官员贪污!” “是中军吕进熊所管的军粮仓中运来?”朱元璋问道。 “回禀陛下,此担粮正是从中军吕进熊所管的军粮中运来。”一位官员上前说道。 “吕进熊赌钱赌输,便卖了一半军粮还债,将喂马的糟糠掺在了军粮中!” “陛下,是否押吕进熊上堂受审?” “审?审个屁!”朱元璋怒道。 “咱家这辈子最恨贪官!” “给我直接拖出去斩首示众!” 朱元璋此话一出,在场的所有考生都倒吸了一口凉气。 朱元璋一句话,便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。 众人此时都明白了朱元璋的深意。 朱元璋看似让众人来分辨几种稻谷的区别。 实则是通过三种不同的稻谷,让考生见证三种不同的官场。 一位忠臣,一位庸臣,一位奸臣。 一升,一贬,一杀。 如此恩威并施,杀伐果断。 让诸位考生都冷汗直冒。 看到诸位考生的反应,朱元璋十分满意,点了点头。 并没有多做解释。 “刚刚便是殿试的第一题,你们这些人中只有文启合格。” “不过没关系!咱家还有一道题要考考你们!”朱元璋继续说道。 他挥了挥手,又有一名衙役,挑着扁担走了出来。 扁担还未打开,一股浓郁的鱼腥味便从中传了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