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章 隐藏的凤凰

类别:都市言情 作者:不跑路的虫子字数:2148更新时间:25/02/11 14:10:02
这个年代的人们都说,年轻时没打过架,就不算年轻过。 年少,就是要轻狂。 再说了,这具身体很强壮,用来打架正合适。 不过,好汉难敌四手,连续把这几个家伙放倒之后,有个家伙也终于给了林一白一拳头,将他的鼻子给打的流血了。 警笛响起的时候,几个碰瓷的终于逃了。 林一白也逃了。 被警察扣留了就麻烦了。 关键是耽误时间。 …… “呵呵,看你这副猪头样子,我心里舒服多了。”高大强抱着膀子,幸灾乐祸的说道。 林一白鼻青脸肿的,鼻血染得到处都是。 嘴巴肿了,脸也肿了。 “他们比我惨,我就是不小心挨了两下,他们最少伤筋动骨。”林一白乐呵呵的说道。 今天过足了瘾,打的那叫一个爽快。 人不打架枉少年。 打过架,人生才圆满。 “呵呵,我看你这个鬼样子怎么去见唐专翔教授。”高大强幸灾乐祸的说道。 林一白摸摸鼻子和嘴巴:“怎么,特招生就不能打架?” …… 京城。 一间咖啡厅里。 乔伊侦探推开门,打量了一下整个咖啡馆。 经过一个座椅的时候,他看到了对方桌上放着的一本《心理学与生活》的书。 乔伊背对着对方坐下,低声问道:“你是凤凰?” “你还没权限知道。说吧,召唤凤凰做什么。”背后传来一个变过音的声音。 背后的这个人戴着口罩,戴着墨镜,头上应该披着假发。 只是身材曼妙,透露出了女性的身份。 不过,乔伊侦探不确定自己接触的对象是个女人。 在化妆术发达而猖狂的现在,男扮女装或者女扮男装都太容易了。 “我受尤博夫先生委托,前来调查关于龙国近期科技崛起的事情,需要你协助。”乔伊侦探说道。 “说吧,做什么?” “查一查,光刻工厂项目的真正提议者是谁?还有,常规矢量公式是谁第一个提出来的。另外查一查菊厂的芯片,是如何建造出来的。”乔伊侦探说道。 “要是是同一个人所为的话,想办法除掉这个超级天才。”乔伊侦探说道。 “一群废物,一个芯片怎么造出来的,整个中情局都查不出来。还要出动我这个棋子。”后面的人站起来,扭着身子走出了咖啡厅。 乔伊侦探摸了摸鼻子:“这个凤凰,脾气不小。” …… 蔚蓝的大海上,海鸥不时飞过,却不敢停留。 因为一支航母编队正在进行起降训练。 辽阔的海洋上,这支航母编队整整齐齐,乘风破浪。 巨大的舰体破浪前行,舰载机在甲板上起降,犹如一支强大的战斗力量。 飞行员们驾驶着战机在空中翱翔,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机动动作。 编队中的其他舰艇也各司其职,协同作战。 指挥室内,指挥官们紧盯着屏幕,对整个编队进行精确指挥。 一切都有条不紊。 一架最新型号的J45舰载机对准了航母跑道,从舰尾降落了下来。 姿态优美而稳定。 吱~ 舰载机落上了甲板。一阵青烟冒起,飞机开始减速。 机尾的止动钩挂住了阻拦索,飞机减速加剧。 眼看飞机就要停下来。 忽然,崩的一声。 阻拦索断了。 刚刚减速的飞机,再次冲了出去。 情况紧急万分。 飞行员眼疾手快,猛的拉下操纵杆,加大推力。 轰! 舰载机悬而又悬的再次加速,从前甲板上冲了出去。 眼看着就要掉进大海,航母上人们紧张的冲到舷梯边上,想要看看舰载机的情况。 这架舰载机是国家最新研制的新型号,金贵无比。 容不得半点闪失。 轰! 从船尾处,舰载机摇摇晃晃的又飞了出来,在持续的大马力推动下,终于飞上了天空。 战士们悬着的心,终于放松了下来。 指挥官脸色凝重,他拿起了电话,拨打给了上层。 上层接到电话,又拨打了出去。 …… 国家战略中心。 主任宗泽生放下了电话,忧心忡忡的说道:“新的舰载机差点损毁。” 杨振声教授满是老人斑的脸上也布满了阴云:“阻拦索的问题?” 宗泽生点点头:“新一代的舰载机载重更大,负载也重,对阻拦索的要求也更高。阻拦索的攻关,必须要加快速度了。” 阻拦索是航母上一个很关键但是却很不起眼的装备。 它承担了给飞机减速的重要用处。 要不然,不能有效减速的舰载机就会冲出跑道,坠入大海。 以前的J35,J15舰载机都问题不大,毕竟这两种舰载机都属于重型舰载机,而新开发的J45 属于超重型舰载机。飞行半径更大,功能更齐全,战斗能力更突出。 还具备轰炸功能。 要是J45舰载机能服役,那么龙国的海军将无惧任何国家的挑战。 就算是漂亮国,也不敢触犯秋毫。 但是超重型舰载机的问题就在于降落甲板的时候,需要更强的阻拦索。 同时,阻拦索又不能太粗。 现在国际上采用的阻拦装置,基本都是MK7型液压缓冲式拦阻系统,这个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舰上的阻拦索和支撑机构,舰下的拦阻索系、滑轮缓冲系统、拦阻器系统、钢索末端缓冲系、复位系统、冷却系统等。 其中,阻拦索要求非常结实和有韧性的,还要有耐久度,并且需要非常细。如果制造得过粗,舰载机的尾钩就可能勾不住。因此,它的研制难度非常大 目前的阻拦索,已经失败了两次了。 每一次都差点机毁人亡。 国家承担不起这样的损失。 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才行。 “难啊,我们的阻拦索已经是全世界最好的了,甚至已经超越了漂亮国的阻拦索。短时间内,很难取得突破啊。”杨振声教授很清楚这一点。 一个科学研究,必须是循序渐进的。 比如个人电脑,先是286,386,然后是486,586,一直到现在触碰到瓶颈的电脑配置。 都是一步步的,花了几十年才达到如今的地步的。 科研就是如此,一步一个脚印,后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,不断的优化,才能作出更好的产品。